健康,本是人们生存最基本的需求,为什么形成了近年来最热火的产业?
从“健康”到“大健康产业”
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次提出“健康中国”概念,指出: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,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,打造健康中国。这份报告将大众健康纳入到政府层面上来。
2016年10月,国务院印发《 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,纲要指出,到2020年,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,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。到2030年,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,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,健康产业繁荣发展。
2017年10月18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,再次提出“健康中国战略”。“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,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。
一系列的政策表明“健康中国”概念已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,也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新经济发展引擎。
行业板块机遇无限
细分领域的市场也受到了追捧,健康产值大幅增长。
随着“健康中国”各项相关扶持政策陆续落地,中国健康服务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,产业体系也在逐步建成中。
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分析报告》数据显示,目前,中国健康服务产业市场已超过4万亿元,预计2017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规模为4.9万亿元,2021年将达到12.9万亿元,未来五年(2017-2021年)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.26%。
医疗、检测技术的逐渐完善,使健康配套的系统持续增利。
治未病成为蓝海市场
中国处于大健康产业腾飞的黄金时期
1. 中国经济总量排行世界第二
2010年中国公布的GDP指数超过日本4044亿美元,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用“一个时代的结束”来形容这一历史性时刻。
2. 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速加快
目前,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为2.12亿,占总人口的16.15%。预计到2020年,老年人口达到2.48亿,老龄化水平达到17.17%,2025年,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,成为超老年型国家。
3. 慢性病死亡占疾病死亡率比重增加
目前,因慢性病而引起的疾病占到中国整个疾病负担的70%,但是这些慢性病在前期是可防可控的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,传统医疗模式在改变,而大健康行业恰恰是“防、治、养”相关联的体现,随着人们对自我身体的掌控能力增加,“治未病”领域被视为蓝海。
大健康,意义体现在“大”上
大健康是一个全产业链,领域包括:医疗服务、健康管理、健康保障。其背后的医药、生物科技、健康检查、医疗器械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链条式网络。
“大”字既体现它的规模也体现它的重要性。它关乎经济,关乎民生,关乎个体。不只是身体层面,更是精神和文化层面。
大健康,前有政策引领,后有技术推动,左有消费增加,右有健康意识提升。国家重视,全民参与,经济承载,产业配合,其发展成大产业是必然趋势。